[前兩天有點感冒,拼命睡覺之外就是鏟雪,現在終於把它完成了.這樂團來自灣區,是我們第一次接觸.可能deadlockcp比較清楚唄?!]
2/4 New Century Chamber
Nadja Salerno-Sonnenberg, violin
New Century Chamber Orchestra
Program
· Wolf/arr. Drew : Italian Serenade (1887)
· Bartók/Willner : Romanian Folk Dances (1915/17)
· Piazzolla : Cuatro estaciónes porteñas (Four Seasons of Buenos Aires) (1964-70)
· Tchaikovsky : Serenade for Strings in C Major, Op. 48 (1880)
整體來講這場音樂會比上一場過癮,可能和座位有關(這場是小廳,我們坐在第三排), 更可能和曲目選擇有關. 講到曲目,順便提一下我們(其實主要是我)怎麼決定去哪場音樂會. 基本上我們會先挑表演者(獨奏者與樂團), 然後是曲目. 理想中的情況是一半的曲目是熟悉的,一半是不熟悉的. 我一直認為音樂會是最好的方式來靠近那些不熟悉的樂曲,因為現場音樂最容易感染,如果現場音樂都無法感受,隔了層的聆聽就更難感受了.
這次的曲目最熟悉的當然是下半場的柴高夫斯基的弦樂小夜曲. 其他的曲目熟悉度很低. 其中布宜諾艾利斯的四季,要不是在上次聽維瓦地和美國四季時節目單曾簡單介紹,我們對這首(現代做的古典)曲目一無所悉. 這曲目原本是作曲家於1965~70年間完成的四首獨立曲目,和Vivaldi的四季毫無關聯. 不過當天晚上演奏的版本相當有趣, 是俄羅斯小提琴家Desyatnikov改編,在曲目中直接引用維瓦地的幾個小節(每個季節都引用個兩三個小節),再加上一些變奏回到Piazzolia的原作, 讓這四首原本獨立的曲目變成組曲,並且與維瓦地的四節有了明顯的連結. 非常有趣. 這個版本是春夏冬秋, 和原本的夏秋春冬有所不同.
比起上次美國的四季(by Philip Glass,上次因為偷懶後來就沒把concert review寫完,一直只有草稿),這首曲目更容易接受,四季的顏色也更分明. 聽到第三樂章時DG對我來說: 這是冬天吧! 好冷冽的感覺. 就著微弱的光線看著手上的節目單,的確是冬天. 相對上上一次我們完全無法體會或分辨四季,說不定那是作曲家刻意安排的. 套句作曲家說的(大意): 標上季節沒有意義,就讓聽者自己體會! 於是乎我們上次就吸哩呼嚕,搞不清楚狀況下過完一年四季了?!
Wolf不知何故,對我來說是個完全陌生的作曲家,雖然就時間(1860-1903)看來那並非我會直接跳過的年代. 我猜測主要的原因是他的作品大多以藝術歌曲為主,那是我比較少涉獵的. 據了解他這首義大利小夜曲是受到德國詩人與小說家 Joseph Eichendorff以義大利為主題的小說作品Aus dem Leben eines Taugenichts (From the Life of a Good-for-Nothing))所啟發. 原本打算是弦樂四重奏的作品最後修改成為同是室內樂的小夜曲,這首作品是Wolf的弦樂作品裡最受到歡迎的一首. 對於這結果我毫不意外,以我們第一次接觸的經驗來說, 這曲目的確蠻容易親近的.
相對起上次巴爾扥克的曲子,這次的Romanian Folk Dances也是可親許多,不但節奏上如此,旋律上也是. 也許每個樂章(代表不同舞蹈)都還算簡短,再加上第一首的義大利小夜曲也算是小品(大概只有七分鐘左右), 整體下來頗有一氣喝成,淋漓痛飲的快感. 這首曲子原本寫成的是鋼琴的版本,不過我只聽過室內樂的版本,不知道鋼琴版聽來是否有不同的味道? 我不負責任的猜想是鋼琴版的會多了點純粹但少了點快感.
柴高夫斯基的旋樂小夜曲我就不多說了.這首算是頗膾炙人口的室內樂曲目. 原本聽過的CD有維也納室內樂團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兩個版本. 當天晚上回到家裡我們又把兩張CD放了一次,跟現場相比,只能說現場的音樂是立體的,CD的音樂是平面的. 這也回到我ㄧ開始說的, 如果現場聽都沒有感觸的話,我很難相信聽CD會帶來什麼?
最後有兩首安可曲,不過我沒聽出來是什麼.
順帶提一下.也許因為是小廳,樂團的主要小提琴手(concertmaster)和觀眾多了那麼些互動. 身為concertmaster的Nadja Salerno-Sonnenberg曾經於幾年前在本地每年一次的art festival(藝術嘉年華)演出,她非常懷念本地某餐廳. 音樂會一開始就問聽眾那餐廳還在嗎? 惹得大家發笑,氣氛一下子輕鬆不少,倒也不是說本來氣氛是凝重的,但笑開後的氛圍更適合室內樂小夜曲這類曲式.
2 comments:
羅馬尼亞民謠組曲相當好聽,我聽的是鋼琴與小提琴合作的版本,小提琴部分的技巧應該頗難,不但音域幅度極寬,有一段還全是高把位,琴不好或是技術不好的話聽起來會像殺雞。這場音樂會是怎麼改編的?是類似小提琴協奏曲嗎?
類似小提琴協奏曲.不過編制小的那種,有點像是巴洛克時期的編制.
講到高把位,多虧我們這次座這麼前面,我們看得很清楚. 第一首結束後他們還得先調弦,演奏完該曲目又調了一次才演奏第三首.
我很好奇鋼琴與小提琴合奏的版本,是類似鋼琴奏鳴曲的感覺嗎? 有推荐版本否?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