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12, 2010

兩則新聞(對照兩則舊聞)的雜感(2)

2010-12-13 

糗大! 美未禁豬血糕 治國週記急刪

〔記者王寓中/台北報導〕馬英九總統在上週六最新一期治國週記中,提到不理解美國為何要禁止吃、賣台灣的豬血糕,但事實上美國並未禁賣豬血糕,總統府發現馬引用資訊錯誤後,前天傍晚主動將這段內容刪除,總統府發言人羅智強昨天表示,馬在治國週記的說法與實際情況確實有落差,府方對此已做修正。
其實很久不想寫關於政治的格文. 就算沾到邊, 大部分是從其他角度去看某事件. 這是12/13的新聞. 看到後我覺得很沒力. 

為什麼沒力? 因為這禁賣台灣豬血糕的舊聞早就被證實有誤. 這是蘋果日報當時的新聞:


美農業部否認禁豬血糕2010年09月29日蘋果日報 新聞快訊
【陳郁仁、黃揚明、吳家翔╱台北報導】《聯合報》報導美國農業部因豬血糕衛生問題,禁止美國本土販售和製造,引起國內廣泛討論。但有讀者指他在美國農業部網站上查不到任何禁售訊息,《蘋果》致電美國農業部,農業部發言部門昨晚回覆,他們沒接獲任何關於禁售豬血糕的訊息,他們正在查看此篇報導。


是不是因為該錯誤新聞是特定報社所刊載, 所以就被單位視為可靠來源而加以引用? 所謂上有所好, 下必甚之.  是否因發現錯誤並加以報導的是另一個政府單位不喜的報社或媒體公司,所以被忽略呢? 所謂不因人(報社)廢言.


到底什麼原因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總統府犯這個錯時在是貽笑大方! 這是我沒力的原因.

是的, 當初, 我重貼舊文: 有偏見的媒體不好嗎?時就更新該真假新聞一文的連結.
 
順便複習一下該新聞:
 
根據觀察報告指出,在11月5日至10日各電視台的晚間新聞中,以三立、民視選舉新聞量最多,佔整體約6成,其他電視台則佔剩餘4成。新聞呈現政黨中立者包括台視、華視、公視、年代和TVBS;政黨「深綠」者為三立、民視;政黨「淺藍」是中視、東森和中天;沒有「深藍」和「淺綠」。

對照這一則:


選前之夜報導連勝文案 3電視台涉違選罷法


〔記者劉力仁、范正祥、陳珮伶/台北報導〕五都選前之夜發生連勝文遭槍擊事件,被認為對隔天選戰結果造成重大影響,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接獲許多民眾檢舉,指當晚及投票日凌晨多家電視台報導槍擊事件影響選情,NCC檢視節目影帶後,以有違反選罷法之虞,將中視、中天、東森移送中央選舉委員會處理。
NCC接獲檢舉移送中選會
中選會昨晚答覆記者詢問時表示,還沒看到檢舉內容暫時無法表示看法,收到公文後,若涉違法爭議,會轉給直轄市選委會認定。
被移送的電視台及節目包括中視「新聞快報」,中天的「2000新聞八點通」、「台灣大論談」,東森的「黃金八九點」、「關鍵時刻」和「連勝文中彈特別報導」等六個節目。
到底這個中立否是怎麼評斷出來的?

退一萬步而言, 就算那些被批為偏頗的媒體真的偏頗好了, 回到舊文: 有偏見的媒體真的不好嗎? 要不要再看一次該學術文章的結論(有偏見的媒體造福消費者(consumers are better off with biased media firms rather than unbiased ones.) ,思索一下後再回答呢?

-----
兩則新聞的雜感(1)

2 comments:

KaCHeNG said...

長久以來,我就懷疑馬英九是不是只看某幾家的新聞,否則如何長期以來自我感覺良好。

GGs Adventure said...

@KaCheng:

即使他只看某幾家新聞,幕僚也不該犯一樣的錯,讓總統出錯丟臉. 這是我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之. 這件事我認為幕僚有失職處.

講到自我感覺良好, 我倒覺得那是他常保健康之道. 前兩天我在FB上貼了個link就提到:

"A demonstration of the superiority of self-serving narratives comes from two writers I know. A couple of years ago, they each published their first book and each received a couple of stinging reviews. Writer A’s book was judged to be overly long, saggy and generally unconvincing. She read this and concluded that her book ...was, indeed, too long, saggy and unconvincing and felt pretty crushed as a result."

中文版:

"自我安慰性敘述的優勢,可以通過我認識的兩位作家的經歷得到證明。 兩三年前,他們各自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且都收到了尖刻的評價。 A作家得到的評價是:冗長、結構鬆垮、總體來說沒有說服力。 她讀了之後的結論是,她的書確實冗長、結構鬆垮且沒有說服力,並因此感到非常崩潰。

B作家收到的評價更加尖銳。 但他沒有表現出任何沮喪的跡象,反倒宣稱,評論員是在嫉妒,因為他自己的書賣得不好。

你覺得哪個作家後來“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B作家的事業是芝麻開花節節高——他快樂地認為自己的書大獲成功,且已經完成了第二本書。 A作家則卡在了第二本書上,每寫一個詞都擔心這本會比前一本更加鬆垮。"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5987?page=2)